水镜

很多在我还完全没有辨别力的时候喜欢的东西,在我现在更会批判性地去看问题了之后,也仍然很喜欢。比如我11岁时看的《D.Gray-Man》,12岁时看的《虫师》,13岁时看的盗墓笔记。要我现在再去看网络小说我肯定看不了,因为我现在对于文字的"落成感"有很大要求,网文达不到这一点。网络小说我在盗笔之前也几乎没看过(除了小学时懵懂地看过一些玛丽苏言情),所以算是刚一开始,就遇到了盗笔。回顾我目前的人生轨迹,发现真的经常是在刚进入某个圈子时就遇到对于我个人而言意义非常重大的东西,它可能热门也可能冷门,但我就是会拨开其它那些我自始至终都不会关心的事物,径直向它的所在走去。这就导致我涉猎不广,因为我只在一个东西上钻来钻去都觉得要心力衰竭。这样的经历一多,就让我开始相信命运和天意。不过我知道什么是天意。性格即天意。上帝委身于人群之中。

我的审美模式在我青春期这几年飞速变化,但是上述所说的那几样早在进入青春期前就喜欢了的东西,我到现在还是喜欢。我猜这可能是因为我的审美核心没有变,这个核心也是性格的核心。我有一个理想的人格概念叫"水镜人格",由这两个字就可以联想到很多相关的品质,那些都没有错,不过我自己从中概括出来的分外吸引我的所谓"水镜"特质,是"无形"和"不破"。我想成为这样的人,我在摸索。

可能有人说我仍喜欢这些东西是恋旧的表现。有可能,但我其实并不留恋我的大部分过去(无论它们是好是坏),所以不能以偏概全。而要说我那没有变的性格(审美)核心,究竟是什么?我也无法用语言表述。我爸妈在最初给我取名字的时候放进的寓意是"一生航行,安安宁宁",时间过得越久我越觉得准,由血脉相连的我们都保有精神中的一种祷念,这与我们一家人的物质生活是否丰富无关。这是遗传还是馈赠?

我是否有一生不变的品质,它是否已经形成,于何时形成,我是否终将得知——抓着这样的问题不放却没有结果,想象又太令人困惑。你眼前出现一个孩童的背影,她手里抓着什么,兀自向前走着,而她对于那些曾在身上流淌过和仍然等待着她的生活,全都无动于衷。

评论
热度 ( 2 )

© lilybach | Powered by LOFTER